第一书记工作简报
省开大驻沂水县杨庄镇第一书记工作队 2025年4月8日
本期要目
● 专家指导促发展 支部引领兴产业
● 专家指导促发展 支部引领兴产业
● 党建引领中草药种植 药香绘就带农致富方
● 沂水县第一书记到烟台开展交流观摩活动
● 我校派驻第一书记讲党课
● 向树林要颜值 向林下要效益
专家指导促发展 支部引领兴产业
为进一步调整优化片区种植结构,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做好“强村、富民、壮镇”新考卷,山东开放大学派驻沂水县杨庄镇第一书记充分发挥桥梁纽带、资源对接作用,积极谋划特色产业发展方向,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采用“引进来+走出去”的模式,组织村“两委”、致富带头人多次外出观摩学习,邀请专家现场考察指导,将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应山东开放大学派驻第一书记邀请,3月1日,省农科院万鲁长、王宪昌一行等6人到片区就发展中草药种植、菌菇养殖等产业项目进行调研与技术指导。
在楼子村,省农科院作物所研究员张宾、作物所成果转化与推广科科长董顺旭深入田间地头实地查看由省农科院捐赠的抗寒抗旱小麦新品种“济麦60”的苗情长势、土地墒情,现场讲解小麦种植管理技术,就小麦返青期间麦苗促弱转壮、病虫害防治、浇水施肥等给出了意见建议。
在兴盛村及躲庄村,资环所研究员(省体系食用菌首席专家)万鲁长、省农科院经作所中药材团队王宪昌、省农科院成果转化与推广处推广服务科科长陈业兵深入了解土地流转情况、中草药种植情况,现场查看了吕家旺村中草药种植基地筹建情况、北躲庄豆丹养殖大棚建设情况、常家庄林下食用菌养殖基地情况和发展规划,与村“两委”成员、合作社负责人就农业循环经济、中草药种植与菌菇养殖前景、种养结合、技术管理、市场销售进行了深入交流。
省农科院专家组一致认为,沂水县中草药种植历史悠久,种类丰富,片区的土质、气候、水利条件非常适合发展黄芩、丹参等特色中草药种植;另一方面,片区可充分结合闲置场所、闲置树林等资源,以点带面,发展菌菇养殖产业,以示范引领,带动村民种植木耳、赤松茸等菌菇养殖项目,帮助群众增收致富。
片区村“两委”成员及致富带头人纷纷表示,省农科院专家组的现场指导和意见建议为我们发展特色产业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与帮助,增强了发展信心,下一步,将以山东开放大学驻村第一书记帮扶为契机,围绕中药材种植与菌菇养殖项目,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加快基地建设工作进度,科学精心种养,提高收益,增加集体收入,带动乡村振兴、产业兴旺、农民增收。
观摩学习拓思路 党建引领促振兴
为进一步推进片区产业现代化发展,探索群众增收致富新方向,增强大家敢想敢干的精气神和战斗力,3月11日,山东开放大学派驻沂水县杨庄镇第一书记带领片区党支部书记、致富带头人等一行12人,前往江苏省连云港市观摩学习。
在连云区,一行人先后考察了豆丹棚、露天豆丹养殖区,详细了解冷棚及暖棚选择、防虫网选择标准、豆苗生长期间注意事项、虫卵养殖注意事项,重点就豆苗生长期的温度控制、虫卵放置、防虫防病、育种场所选择等进行深入交流,养殖专家为大家在田间地头现场培训,并就提问一一解答。
在灌云县,一行人参观了豆丹加工车间,就豆丹虫卵孵化、豆丹运输、豆丹加工及储存等问题深入交流,就目前片区虫卵供给、技术支持、豆丹回收等达成初步意向。
一、行人纷纷表示,通过此次田间地头的教学,视野开阔了,思路也打开了,敢想更敢干了,更加坚定带领村集体村民致富的决心和信心了。山东开放大学派驻第一书记表示,片区“豆丹养殖基地”已建成,第一批成果5月即可见效,躲庄村党支部要将本次学习的技术用到实处,提高产出及附加值;片区其他村结合村庄发展实际,在充分沟通及研究的基础上,探索出村庄的产业发展方向,发展本村特色的“一村一品”,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
党建引领中草药种植 药香绘就带农致富方
如何推动强村富民,立足片区资源禀赋和现实基础,选准选好产业发展的路子,一直是驻村第一书记的工作重心,为改善片区种植结构,山东开放大学派驻第一书记以党建引领为核心,着力发展中药材特色产业。
我校派驻第一书记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与村“两委”成员多方调研、反复研究,按照“支部有作为、集体有收益、群众得实惠”的总体思路,采用将土地“集零为整、集体托管、规模经营”的方式,流转适合中草药种植的地块60余亩,发展特色中草药种植,形成“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
种植中药材从良种抓起。种苗是中药材栽培的物质基础,优质的种子才能做到苗齐、苗壮,生产出优质高产的中药材,进而夺得种植的丰收。为找寻性价比最高的中药材良苗,我校派驻第一书记积极对接沂水县各乡镇中草药育苗基地,带领村“两委”成员现场考察,就种苗质量、技术指导、种苗价格充分沟通,争取以最优价格购置最优种苗。
种植中药材,技术是要点。种植当天,邀请育苗及种植专家现场对农民培训,从用种量、下种要点逐一讲解,特别是沟深、沟距、种苗密度等详细介绍。第一书记与村民一起忙碌在田间地头,与村民共同挥洒汗水、播种希望。
试种黄芩、丹参,向土地要收益,实现村集体增收、村民致富。下一步,我校派驻第一书记将发挥村党支部带动示范作用,带领村“两委”及致富带头人,做好试验田的日常管理工作,做出特色、做出亮点。在增加村集体收入,带动村民就业的基础上,以点扩面,引领村民自愿投资种植,形成辐射效应,不断扩大种植规模。
沂水县第一书记到烟台开展交流观摩活动
为深入学好用好“千万工程”经验,交流村党组织“跨村联建”经验,打破就村抓村,就支部抓支部的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3月20日,沂水县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前往烟台开展为期2天的交流暨观摩活动。
交流促提升。省烟草专卖局(公司)派驻沂水县诸葛镇凤鸣村第一书记徐文峰应邀在“烟台市市直单位选派到村任职第一书记培训班”上与大家交流第一书记工作。徐文峰以“坚持党建引领 聚力产业项目 加力提速打造第一书记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为题,分享沂水县坚持党建引领,构建“大组团”工作格局的经验做法,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就如何聚力产业项目、有序推进帮扶村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畅谈了自己的工作思路及典型做法,后与全体烟台市派驻第一书记分享了自己的驻村心得体会,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观摩找差距。在莱阳市山前店镇,观摩“莓好小镇”党建融合发展示范区,详细了解相邻村庄“融合发展”、强村弱村“跨村联建”“政校企”合作模式,特别就如何握指成拳推动草莓品质提升、联合共建培育优质品牌、延链扩面助力强村富民等方面深入沟通交流。
在团旺镇“核”兴共富党建融合发展示范区,第一书记工作队认真聆听示范区组织联建、产业联育及治理联抓的经验做法,详细了解“跨村联建”的发展核心、发展抓手及发展模式,治理联抓模式下的群防群治工作。
在福山区楼子口村及南庄村,调研大樱桃设施农业发展情况。结合夏蔚镇樱桃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困境,深入沟通了解其经验做法,特别是从苗木培育到建园栽培,从修剪整形到土肥水管理,从绿色防控到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的全链条。在交流中找差距,在思想碰撞中凝聚发展共识。
在“樱菇双产”现代农业示范园,详细了解“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就如何进一步唤醒闲置土地资源、以点带线示范带动深入沟通。
总结促提升。第一书记表示,一个观摩点,就是一个示范点,一个开阔眼界及思路的契机;每个观摩点,都有一套鲜活的经验,需要我们深学细研;我们要把这些好经验、好做法带回去,从群众诉求和实际需要出发,推动村党组织“跨村联建”,抱团发展。
我校派驻第一书记讲党课
为进一步宣传党的政策要求,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推进乡村振兴,3月24日,我校派驻第一书记利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之际,分别在各自中心村为党员讲授党课。
王冲对历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进行了总结回顾,根据国内、国际的政策形势分析介绍了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背景、重点内容、亮点特色,结合工作,谈了自己的体会和认识,并提出了贯彻落实的思路和途径,对今年的重点工作进行了介绍与布置。
扈光民围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时代意义,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全面从严治党新的部署,系统解读了中央八项规定及其细则。持续深化作风建设,强化党员纪律意识。
熊德浩从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农业新质生产力”以及城乡融合背景下的“乡村全面振兴”等5个方面解读中央一号文件释放的新信号。就承包地、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三块地”上如何下功夫进行了分析;结合目前片区的党支部领办林下经济发展食用菌、豆丹养殖、高油酸花生品种种植等方面就“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的做法进行了汇报。结合沂水县“富民、强村、壮镇、育企、兴教、引才”六篇融合文章分析城乡融合背景下的“乡村全面振兴”。
通过此次党课,不仅加深了党员们对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理解与认同,也进一步凝聚了党员们的发展共识,还进一步引导党员干部锤炼党性、提高思想觉悟,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以作风建设新成效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村提供有力保障。
向树林要颜值 向林下要效益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发展林下经济,对于推动绿色发展、提升人居环境、助力农民增收、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等具有重要意义。
山东开放大学派驻第一书记在摸排走访中,发现片区有大量闲置树林,树林无人打理,树草生长杂乱、枯枝病枝未及时清理,影响着村容村貌,种树效益也不是特别理想。
为改变树林现状,向林下要效益,第一书记积极对接山东省农业科学院,邀请专家现场指导,根据树木株距、行距及树龄等因素,制定林下开展食用菌种植方案,以党支部领办模式开展林下种植食用菌。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为营造木耳生长的适宜环境,清理枝叶、硬化地面并喷洒农药,做好木耳种植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早春菌棒种植忙。第一书记与村民们分工协作,有的忙着搬运菌棒,有的熟练地立菌包、扎眼通氧,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大家立菌棒时,一定要按照规划来,一行固定7个菌包,要注意把开口朝下,底部朝上……”东平县科海菌业专家一边耐心地讲解,一边亲身示范。
后续服务要跟上。为保证木耳生长所需的湿度,每日进行早午两次喷灌;为达到遮阳及通风效果,每日早晚对草帘子进行掀盖操作,为木耳成长提供最舒适的环境。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民要富起来,生态环境也要美起来,林下经济实现了“富”与“美”的结合与双赢。山东开放大学派驻第一书记将持续做好片区林下经济的探索工作,依据月份做好草菇、赤松茸等食用菌的轮作,向林下要更多效益,让树林颜值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