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开放大学驻沂水县杨庄镇第一书记工作简报(第六轮第18期)

第一书记工作简报

 

(第六轮第18期)

 

 

 

省开大驻沂水县杨庄镇第一书记工作队                                                  2025年8月8日

 

 

本期要目

 省派驻沂水县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到省直单位对接交流工作

 重实干 打头阵 勇争先 做示范——沂水县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党委)召开工作例会

 传承红色基因 汲取奋进力量

 结成党建对子 建设果业示范基地——沂水县与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携手共建

 深化非遗传承 助力乡村振兴——市调研组到片区调研指导

支部领办合作社 煎饼“摊”出致富路

 

 

省派驻沂水县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到省直单位

对接交流工作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充分发挥第一书记桥梁纽带、平台链接、组团发展作用,凝聚多方力量助力沂水乡村振兴,7月1日,省派驻沂水县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前往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等单位一对一对接。

聚焦孔子学堂,探索红色+儒家空间融合样板

在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省纪委监委派驻省委宣传部纪检组副组长、一级调研员周敦勇,党委委员、副秘书长、孔子学堂推进委员会主任周静,基金管理部负责人、二级巡视员于素月带领传播普及科负责同志听取了我校派驻第一书记汇报的“助力‘小袄大美·桃果山乡’片区提档升级方案(建议稿)”《关于联合共建非遗杨庄新时代文化书院的建议方案》。

周静同志指出,儒家文化走进沂水,可与沂水丰富的红色文化、非遗文化、革命文化有机融合,形成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分批次、分节点申办孔子学堂,形成机关、学校、企业、社区、乡村、网络全覆盖的体系;针对杨庄镇“小袄大美·桃果山乡”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可结合孟母文化,与孟子研究院做进一步的交流与合作,将其打造成样板特色学堂。

王子强详细介绍了沂水县的基本情况和文化资源,希望在儒学中心(基金会秘书处)大力支持下,沂水县立足实际,在全县特别是各村居及片区大力申办推广孔子学堂,绘就沂水县乡村文化振兴的崭新画卷。

聚焦农业发展,探索科技助力农业产业提档升级

在山东省农业科学院,院党委书记梁金光,党委委员、副院长吴家强带领成果转化与推广处、资源与环境所、蔬菜所、家禽所、作物所、经济作物所的负责同志,听取了我校派驻第一书记汇报的《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助力沂水县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合作方案(建议稿)》《关于合作共建蓝莓产业研究院的建议方案》,我校派驻第一书记围绕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技术培训与人才交流、基地建设、信息共享与市场开拓、现代循环农业等七个方面详细汇报了科技帮扶需求。

梁金光同志说,沂水第一书记以党建引领构建“大组团”体制机制取得了丰硕的工作成果,支持“三农”工作是农科院的分内之事,农科院的研究更注重产业发展,与产业发展联系更紧密、更高效、更直接。梁金光同志表示,乡村振兴讲究长功、久久为功,要做到抓一点成一点,成一点扩一面,农科院将积极主动对接沂水第一书记,带着资源、带着人员、带着真情实感助力沂水乡村全面振兴。

王子强对省农科院长期以来给予的支持表示感谢,他表示,希望进一步加强与省农科院的全面、精准对接,聚焦主导产业,搭建合作平台,深化合作领域,携手打造产业示范样板,推进乡村富民产业高质量发展。

 

 

重实干 打头阵 勇争先 做示范——沂水县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党委)召开工作例会

 

近日,沂水县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党委)召开工作例会,盘点调度今年以来工作进展,推动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队员进一步倡树系统、精深、专业、实干理念,重实干、打头阵、勇争先、作示范,当好富民强村壮镇的生力军、排头兵。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闫从发,县委组织部、县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党委)有关人员、省派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各党支部书记(领队)参加会议。

会议传达了驻临沂市省派第一书记和工作队5、6月份情况交流会暨沂蒙优品汇走进高校座谈会会议精神,我校派驻第一书记通报了近期到中国广电山东网络有限公司、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省农业科学院等部门单位拜访汇报、对接交流工作情况。

会议认为,今年以来,在省市委组织部和专班、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有力指导下,全县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工作坚持以党建引领凝聚合力,以“大组团”集聚乘数效应,以严管厚爱锤炼过硬队伍,片区推进、组团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党建引领“大组团”成为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工作亮点和品牌。

会议指出,近期,县委组织部、县第一书记工作办公室组织,省财政厅、山东管理学院、山东开放大学、山东航空学院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诸葛镇、杨庄镇、高庄镇等有关乡镇负责同志分别参与,先后到省委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省土地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电山东网络有限公司、省广播电视台、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省农业科学院等对接汇报工作、争取资源支持。座谈交流中,省直有关部门单位对革命老区、红色沂水,党建引领、样板沂水,工业强县、实力沂水,千年古县、样板沂水各项工作取得的良好成绩给予较高评价。一致表示,将立足各自职能职责,给予更多政策、项目、资金等支持,助力沂水乡村全面振兴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会议要求,县第一书记办公室(联合党委)、各有关乡镇党委、各片区联合党委、各省派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党支部要以这次到省直部门单位集中对接汇报交流为契机,抢抓难得机遇,精准研究谋划,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细化实化跟进落实措施、抓紧省直相关部门单位政策、项目、资金落实落地见实际成效。

 

 

传承红色基因 汲取奋进力量

 

为深入学习贯彻《山东省传承弘扬沂蒙精神条例》,推动红色基因代代相传,7月15日,我校派驻第一书记组织“小袄大美·桃果山乡”乡村振兴示范片区联合党委工作人员及村“两委”成员赴沂蒙颂红色文化展馆开展实地研学活动,进一步强化党性教育,助力乡村振兴。

展馆核心展区包括“最后一口粮当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等主题场景,生动还原军民支前事迹。通过丰富的文物、史料、影像及互动体验等形式,生动再现了沂蒙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的伟大贡献,诠释了“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内涵,大家纷纷被革命战争年代无数义无反顾跟党走、舍生忘死支援革命的英勇事迹所感动。

我校派驻第一书记表示,此次活动是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加强基层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党建引领与红色文化融合发展的有效实践。通过实地研学,片区及村“两委”成员不仅提升了政治素养,也为下一步用心用情为村民服务、赋能乡村振兴提供了新思路。

下一步,“小袄大美·桃果山乡”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将以此次主题党日活动为契机,持续深化沂蒙精神学习教育,探索“红色文化+村庄治理+乡村发展”发展模式,将红色基因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

 

 

结成党建对子 建设果业示范基地

——沂水县与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携手共建

 

7月21日,县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党委)组织有关乡镇、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到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对接交流工作,双方就结成党建对子,建设果业示范基地达成合作意向并共同推动落实落地。

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党委高度重视,党委书记、所长王鹏,专职副书记张安宁,省农科院成果转化与推广处、果树研究所相关科室和创新团队负责同志陪同,实地参观考察了果树研究所中东欧创新大楼、万吉山试验示范基地、重点实验室、智慧管理服务平台等。

座谈交流中,王鹏详细介绍了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的发展历程、学科布局、团队建设、科研成果转化及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成效。王鹏表示,沂水县落实省委、省委组织部赋予新一轮第一书记“组团帮片区、示范带全域”职责任务,守正创新建立健全党建引领“大组团”体制机制,取得较好成效,省果树研究所党委将与沂水县第一书记和工作队联合党委结成党建共建对子,由党委书记牵头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共建周期为3年,定期派遣专家为沂水果农进行现场教学,提供技术指导,全力护航林果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提档增效。王鹏表示,根据沂水县林果产业需求,将于8月初组织专家团队赴沂水实地调研,全面评估果树品种、土壤条件及气候特点等基础情况,选择部分乡镇提供全链条的种植规划、技术指导等,并建设特色林果产业试验示范基地。将在2026年栽植季,捐赠一批优质、适应沂水种植的果树苗木,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沂水县有关乡镇负责同志、第一书记等分别介绍了夏蔚镇樱桃、杨庄镇蓝莓、诸葛镇黄桃产业现状与需求,与果树研究所首席专家刘庆忠等深入交流,就大樱桃、蓝莓、黄桃产业高质量发展向专家认真请教。大家认为,果树研究所作为省内唯一省级果树专业科研机构,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成果丰硕,为促进果树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沂水县作为果树生产大县,在樱桃、蓝莓、桃、苹果等方面基础良好。下一步,希望加强与果树研究所在党组织联建共建、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示范基地建设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携手打造果树产业示范样板,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省财政厅、山东管理学院、山东开放大学、山东航空学院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队员,杨庄镇、诸葛镇、夏蔚镇有关负责同志,蓝莓、桃果专业村党组织书记代表,大樱桃专业合作社代表参加活动。

 

 

深化非遗传承 助力乡村振兴

——市调研组到片区调研指导

7月22日,由华东革命烈士陵园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沂蒙革命纪念馆副馆长、市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工作专班副组长范玉江,临沂市派第一书记大组长张锋带队的专题调研组一行5人,深入我校第一书记帮扶片区,就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与文化振兴工作开展实地调研。

调研组深入吴家楼子村开展实地考察,重点走访了沂蒙小棉袄文化产业园项目建设现场。在随后举行的座谈会上,我校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详细汇报了近期工作成果,包括围绕沂蒙小棉袄非遗文化传承保护实施的基础设施升级改造、人居环境优化提升、群众性文体活动组织以及乡村研学旅游开发等重点工作的推进情况。

范玉波对我校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取得的帮扶成效给予高度评价。他指出,沂蒙小棉袄、沂蒙老布鞋等传统手工艺品不仅是临沂特色文化的金名片,更是传承沂蒙精神的重要载体,对推动"小袄大美·桃果山乡"片区实现产业与文化双振兴具有关键作用。他强调,驻村工作队和片区联合党委要秉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工作理念,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要夯实责任、久久为功,在现有成果基础上持续深化提升;二是要加大文创产品研发创新力度,通过现代设计赋能传统工艺,为文化传承注入新动能;三是要充分发挥片区文化资源优势,推动文化产业提质增效,促进集体经济转型升级和群众增收致富。他要求工作队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推动驻村帮扶工作走深走实,努力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支部领办合作社  煎饼“摊”出共富路

 

2025年7月23日,沂水县杨庄镇兴盛社区秦家庄村“和美兴盛共富工坊”正式揭牌成立。该工坊以党支部领办煎饼加工合作社为核心,通过“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盘活乡村资源、打造特色品牌、赋能电商销售,成为第一书记帮扶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预计每年为村集体增收5万元,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党建引领,激活产业新动能。秦家庄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由村党支部牵头成立煎饼加工合作社,整合第一书记帮扶资金和村集体资源,购置专业设备、改造生产环境,形成“支部领办、党员带动、群众参与”的产业发展格局。通过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村民可通过入股、务工、销售农产品等多种方式参与合作社运营,共享发展红利。

品牌赋能,擦亮特色农产品名片。合作社立足当地传统煎饼加工技艺,进一步提升品质,打造“和美兴盛”特色品牌。同时,借助电商平台和第一书记帮扶渠道,拓宽销售路径,推动煎饼产品从“小作坊”走向“大市场”,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共富工坊,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共富工坊的成立,不仅让村集体有了稳定收入,还能解决1-2名村民就业问题,更让我们的煎饼产业有了品牌支撑。”秦家庄村党支部书记表示。下一步,合作社将探索多元化经营模式,延伸产业链条,吸引更多村民加入,真正实现“支部有作为、集体增收入、群众得实惠”的乡村振兴目标。

此次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成功实践,为片区其他村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展现了党建引领下农村产业发展的蓬勃活力。

 


责任编辑: 组织部
分享: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打印此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